《纪念林森诞辰一百五十周年》大会12月27日上午十点在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二楼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出席会议的主要领导有,世界艺术家协会主席侯荣亚,中国党建画院院长张文祥,新华社半月谈总经理王京忠,国家品牌杂志社长、CCTⅤ栏目运营总监刘嘉有,海峡两岸经济促进委员会王新亚主任,中非贸易促进会董长明,贾德琴以及来自北京各部委领导三十余人,台湾党派代表五人,书画家刑栋,丹霓二十余人代表,参加大会总数四百余人。大会由焦通,朱丹担任主持人。
林森(1868一1943年),原名天波,字长仁,号子超,晚年自号青芝老人,闽县(今闽侯)尚干乡人,清同治七年正月十八日(1868年2月11日)生于凤港。3岁随父迁居福州仓山土地庙街。光绪二年(1876年)到十六年(1890年)在教会学校培元学堂、鹤龄英华书院就读。后与邻乡郑氏女完婚,三日后即赴台湾电报学堂学习,翌年任职于台北电报局。十九年(1893年),妻病故,他誓不再娶,遂投身民主革命。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廷割台于日本,林森愤起反清。后任台南法院嘉义支部通译。二十五年春回闽。翌年考入上海江海关。广交旅外闽籍人士,开展反清活动。二十九年春,组成旅沪福建学生会,被选为会长。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同盟会成立,林森率全体成员加盟。翌年,在榕组成同盟会福建支会。宣统元年(1909年),林森调任九江关协办,组织同盟会九江分会,在组织营救于右任,惩戒英领事与任意杀人的印度巡捕等活动中,名重长江流域。宣统三年(1911年),广州起义前夕,转运枪械往广州。起义失败,由沪返榕,处理善后,并策动新军、海军舰队准备举事。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武昌首揭义旗。九月初二(23日)晚,林森领导九江兵不血刀和平举义。清军反扑,汉口失守,林森亲率敢死队,并带钱饷枪枝增援武昌。接着,又返九江,策动海军舰队举义成功,组成海陆军联合委员会。不久,武汉形势转危,林森主持军事会议,派舰队援鄂、陆军援皖,并派员赴镇江支持林述庆举义,使海军大批舰艇归附,进而攻取南京。林森在稳定辛亥革命大局中,功勋卓著。
1912年1月28日,林森被举为民国开国参议院议长。以后,袁世凯弄权,林森愤而辞职,按孙中山指示返闽组织*********福建支部。
1913年,林森又当选为国会全院委员长。6月,*********理事长宋教仁被袁暗杀,林森主持追悼会,并通过国会严令追查凶手。后离京返闽,东渡日本,追随孙中山,加人中华革命党。旋赴美任美洲党务负责人,当选为总支部长,继兼筹饷委员长,民国维持总会会长。为了筹集经费,他率冯自由等人分赴南北美洲各地,组建50多个*********分部,该总支部遂被孙中山明令为“领袖支部”,负责领导海外除日本、台湾外的所有党务。
1916年,林森回国,在国会组织“宪政商榷会”。翌年8月,林森与两院议员南下广州追随孙中山,以护法号召西南,任议会非常会议副议长,他力持选孙中山为军政府大元帅,遂掌外交部,并赴新加坡等地,募集经费。1918年5月回国。8月,林森又当选为参议院议长。他领导了与政学系的斗争。以议长名义筹款修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墓,编纂《黄花碧血集》,宣扬英烈。11月,孙中山返粤重组军政府。翌年1月,林森重整国会。在他安排下,5月5日孙中山出任非常大总统,林森代表国会授印符并致词。
1922年11月,林森被孙中山推荐为福建省长兼管在闽中央政府各行政机关。翌年2月8日,林森离职后,赴广州任建设部长兼治河督办。
10月,孙中山决心改组中国*********,林森等9人为临时中央执行委员,负责主持改组事宜。1924年1月,中国*********“一全大会”在广州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林森、李大钊等五人被孙中山指定为主席团主席,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海外部部长。是年收到林觉民嗣父可珊先生提交的林觉民当年的《绝命书》,特为题跋刊印,并收入教科书,影响深远。
1925年3月,孙中山北上病逝,林森赴京主持祭葬事,负责踏勘南京陵地,并任总监修。7月1日,*********中执委议决改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林森选为五常务委员之一。8月20日廖仲恺被刺,林森通电要求缉拿凶手,任特别法庭首席检委,后主持廖安葬。9月18日率国民外交代表团赴北平。
11月,林森参与谢持、邹鲁等在北京西山召开的所谓“*********一届四中全会”(史称“西山会议”)。次年初*********“二全大会”,通过《弹劾西山会议决议案》。林森受警告处分。
1927年,宁汉沪合流,林森被推为特别委员会委员、海外部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翌年,当选为国民政府常委、立法院副院长,并任侨务委员会委员长、革命勋绩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中山陵管委会常务主委。
1931年,林森任立法院院长,代理国民政府主席,年底当选为主席。1932年元旦,林森宣誓就职。“一·二八”事变后,林森强烈抗议日本承认“满洲国”。1934年,林森获连任。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林森力持和平解决,认为“张学良所部是爱国的”,所以极力保护张学良,用主席职权于翌年1月4日、2月18日连下赦免、复权令。但蒋介石拒不执行,长期幽禁张学良。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林森率国府西迁重庆。不久,北平、南京相继成立伪政权,林森声明无效,并明令通缉汉奸头目。翌年12月,汪兆铭(精卫)叛逃投敌,林森以中监委常委负责人身份力主开除其党籍,并明令通缉。林森不顾古稀之年至电台痛斥汪伪等汉奸,盗窃名器,叛国投敌的卑鄙行径。号召“全国军队和人民……齐心协力,团结精神,坚持抗战立场,肃清汉奸”。林森自代表国家宣布与日、德、意三国宣战后,他虽至高龄,公务仍如前从不少怠。大到军国大事,小到士兵的抚恤,均亲自处理签署。
1943年5月,林森在接见加拿大大使前车祸中风,6月稍有好转,嘱日后收复台湾问题。8月1日下午7时4分逝于林园官邸,享年75岁。国民政府举行国葬于林园。中共中央致唁电:“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新华日报》发表社论《为元首逝世致哀》。
林森一生极为重视教育,认为“欲使中华民族生气勃勃,发扬过去数千年之伟大文明,必须从教育入手”,“将一切靡费用于教育上最好”。他除在故乡尚干及凤港、禄家、浦口等地办学外,数立遗嘱将俸资五十万元拨作考选留学欧美研习自然科学学生奖学基金;另将所余遗产捐作办家乡“尚干职业学校”基金。
对于林森一生功过,自1979年起中共中央作了重新评价,认为他“是著名的老一辈民主革命家”,“为中国人民做了许多好事,中国共产党是不会忘记的,人民要纪念他”。1988年,福州隆重召开林森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认为“林森先生一生爱国,他反对腐败没落的清王朝,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积极参加辛亥革命。.林森先生继承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遗志,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